当前位置:
家校沟通之道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06日
来源:深圳教育研修院
培训动态,家校沟通之道家校沟通之道,深圳教育研修院
培训动态,家校沟通之道家校沟通之道,深圳教育研修院
培训动态,家校沟通之道家校沟通之道,深圳教育研修院

 鲁昌顺

培训动态,家校沟通之道家校沟通之道,深圳教育研修院

培训动态,家校沟通之道家校沟通之道,深圳教育研修院

家校沟通之道


培训动态,家校沟通之道家校沟通之道,深圳教育研修院
培训动态,家校沟通之道家校沟通之道,深圳教育研修院
培训动态,家校沟通之道家校沟通之道,深圳教育研修院




培训动态,家校沟通之道家校沟通之道,深圳教育研修院

一、课程导言

培训动态,家校沟通之道家校沟通之道,深圳教育研修院


培训动态,家校沟通之道家校沟通之道,深圳教育研修院
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提高深圳市新入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家校沟通能力,本课程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心理学思想,提出了新时代下的家校沟通之道。通过课程的学习,学员能知晓家校沟通的基本原则,了解家校沟通的基本步骤与方法,秉持家校沟通原则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在深圳背景下的日常教育工作问题。

课程学时与安排:总学时为18学时,分为导言、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与尽心、好学与逍遥六部分,每部分为3学时(图1)。

培训动态,家校沟通之道家校沟通之道,深圳教育研修院

图1 家校沟通之道内容
课程具有三大特色:综合性、互动性和适切性。本课程不仅能够帮助青年教师提升家校沟通能力,而且能够全方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增强教师身份认同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本课程运用网络平台和微信公众号“Mr Lu爱成长”保障师生互动;本课程提供的案例基于深圳市教师日常工作,面向深圳地区青年教师。课程针对性强,能帮助教师解决在日常工作中遭遇的实际困难。

本课程由鲁昌顺老师开发。他是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教育研修院教师继续教育授课专家,深圳市中小幼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领衔人,深圳市第五届小学英语教研中心组成员,深圳市陈尚宝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成员,深圳市福田区“大先生”培养计划“助航工程”教师培训导师学员,开设市级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语料库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家校沟通之道》《天地君亲师的失去与复得——如何成为让学生又敬又爱的老师?》受到学员广泛欢迎,累计培训教师超过万人,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作主题发言。

培训动态,家校沟通之道家校沟通之道,深圳教育研修院



培训动态,家校沟通之道家校沟通之道,深圳教育研修院

二、学情综述

培训动态,家校沟通之道家校沟通之道,深圳教育研修院


培训动态,家校沟通之道家校沟通之道,深圳教育研修院
本期选修学员总数为1876人,合格人数1538人,合格率为81.98%。优秀作业108篇,优秀率为5.75%。

优秀作业一:张浩然 

案例分享与分析
案例: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小明(化名)在校期间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和课堂纪律较差的问题,影响了学习效果和班级秩序。班主任王老师决定与小明的家长进行沟通,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沟通过程:
1.首次沟通:王老师通过电话联系小明的母亲,简单介绍了小明在校的表现问题,并邀请其来学校面谈。
2.面谈:小明的母亲按约定时间来到学校,王老师详细说明了小明在校的具体表现,分析了可能的原因,并听取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3.共同制定计划:在充分了解情况后,王老师和小明的母亲共同制定了一个针对小明的改进计划,包括家庭作业的监督、课堂行为的奖惩机制等。
4.后续跟进:王老师每周通过电话或微信与小明的母亲保持联系,反馈小明的进步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
成功原因:
1.积极沟通:王老师主动联系家长,显示了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2.合作态度:家长愿意配合学校,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3.具体措施:制定了具体可行的改进计划,并定期跟进。
4.持续跟踪:保持持续的沟通,及时调整计划,确保措施有效落实。
家校沟通的思维方式
在本课程中,家校沟通的思维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共识与合作:教师与家长应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努力。
2.积极主动:教师应主动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
3.平等沟通:沟通应基于平等和尊重,避免单向指责或批评。
4.问题导向: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双方应共同分析原因,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态度:作为教师,我认为这种思维方式非常重要。通过有效的家校沟通,可以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家校沟通的主体
在家校沟通中,主要的主体包括:
1.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和管理。
2.家长:负责学生在家庭中的教育和日常生活。
3.学生:作为沟通的核心对象,他们的反馈和参与也非常重要。
态度:教师和家长是家校沟通的主要推动者,学生则是直接受益者。教师应主动联系家长,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共同解决问题,学生也应参与其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优秀作业二:吴邦立 

家校沟通思维方式
信息沟通的简明化策略。(1)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节约自己和沟通对象的时间,同时也是尊重人的表现。(2)沟通者要善于从沟通对象的角度对思考信息的组织方式。(3)认识到沟通对象在付出时间听取信息后所能获得的实际效用,即不要不需强调为沟通对象做了什么,而要强调沟通对象能获得什么或能做什么。
信息沟通的清晰化策略。一应选择精准、具体的语言,避免生僻、难懂的语言;二应使用短句,一句只表达一个意思;三应突出信息重点。四要提高自身表达能力,提高说服力;具体而言,音乐教师在沟通时,尽力提炼、力戒陈述的冗长无味,注意组织语言、概括有用信息。
实施沟通的渠道策略,应化解抵触
和善幽默,保证沟通渠道通畅。与人沟通时候,先消除对方的抵触心理,适度适时幽默,心理学中态度 ABC理论告诉我们:A,态度 B行为c结果,当人们做出行为时,人们的内心态度会与之趋于一致,本来不喜欢的人,一旦做出友善对方的行为时,人们的思想态度上就会渐渐接受对方了。晚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达到效果。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幽默的运用越来越重要,幽默被成为“无国籍的亲善大使”,幽默用生动形象、鲜明活泼、委婉含蓄风趣机敏确切的语言,笑声中提出建议或意见,从而使得对方改进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认可观点起步,保证沟通渠道通畅。音乐教师无论是和家长还是教师、学生、学校管理层沟通,记得要从大家认可的观点说起,不知不觉中让沟通对象发现了自己的偏执,并乐意地接受音乐教师的观点和建议。如果要沟通对象同意建议,让他连续说3个“是”。说服对方,让那个对方就范不是赢家,要赢得对方的心才算是高手。

优秀案例三:张蕾 

用爱心和智慧点燃学生希望的光芒

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将近20多个年头,这个岗位充满了活力和挑战,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责任。在这个学期即将结束之际,我想分享一个关于小明的教育叙事案例,以此展现教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光辉。
小明是我班上一个比较聪明的学生,他思维敏捷,成绩不错,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心中的楷模。然而,在本学期,我发现小明开始出现了一些异常行为。他经常迟到、旷课,甚至在课堂上睡觉。他的成绩也一落千丈,从原来的优秀生变成了班级的末位。
我开始关注小明的情况,试图了解他为什么会突然变得如此消沉。通过与他的家长交流,我得知小明的家庭出现了变故,父母离异,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我也发现小明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他性格孤僻,不喜欢与人交流,缺乏朋友。
为了帮助小明走出困境,我开始了一系列的教育实践。首先,我尝试与他建立信任关系。我经常找他谈心,倾听他的心声,让他感受到我的关心和理解。同我也鼓励他多参加班级活动,与同学们互动交流,培养他的团队合作精神。
其次,我与小明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让他们了解孩子的情况,并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我建议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陪伴、关心他,帮助他度过家庭变故带来的心理难关。
除此之外,我还鼓励小明参加一些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发掘他的兴趣爱好让他在活动中找到自信和快乐。帮助他调整心态,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和生活的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情况逐渐好转。他逐渐走出了心理阴影,重新找回了学习的热情和生活的乐趣。他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重新回到了班级的前列。更可喜的是,小明开始主动参与班级活动,与同学们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他的脸上也重新洋溢出了自信和快乐的笑容。
这个教育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作为班主任,我们需要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阳光和希望。



培训动态,家校沟通之道家校沟通之道,深圳教育研修院

三、师生互动花絮

培训动态,家校沟通之道家校沟通之道,深圳教育研修院


培训动态,家校沟通之道家校沟通之道,深圳教育研修院
培训动态,家校沟通之道家校沟通之道,深圳教育研修院



培训动态,家校沟通之道家校沟通之道,深圳教育研修院

四、辅导教师总结

培训动态,家校沟通之道家校沟通之道,深圳教育研修院


培训动态,家校沟通之道家校沟通之道,深圳教育研修院
在新时代下,世界面临更多挑战与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培养时代新人,家庭和学校必须携手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现有关于家校沟通的教师培训课程大多停留在技术层面,虽然教师拿来能用,容易上手,但是受限于情境,纯技术的方法或手段通常达不到教师想要的教育效果。本课程立足于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心理学思想融入家校沟通之道,帮助教师体悟良性家校关系构建的原则,扎根自己的教育情境寻找自己的家校沟通方法,受到了老师们的普遍欢迎。


总编:宋暖

主编:姚冬苹、吴瑞忠

撰稿:鲁昌顺

审核:欧阳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