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课程导言
项目式教学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而且是教师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飞跃。实施项目式教学,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被动者,而是积极探索的主动者。每一个项目都是学生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舞台,孩子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学会批判性思考。项目式教学是师生平等交流、和谐共生的最佳载体。
《基于课标的项目式教学》共有9个板块:项目的启动、项目的设计和操作、驱动性问题的设计、项目规划过程、设定项目评价表、管理教学活动、项目评估策略、公开展示成果和复盘反思。


二、学情概况
本课程选课人数为112人,研修合格108人,合格率96%。

三、作业选粹
学习结束后,老师们围绕实施项目式教学遇到的困难、构思项目式教学的策略、加强项目式教学的路径等问题,开展了热烈地讨论。
有老师认为,保持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高度自觉的动机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有时,学生可能对项目主题不感兴趣,或者由于难度过高而感到挫败,教师需要找到方法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
也有老师觉得,预课、21世纪教育网、吾课等都是很好的教育网站,我们可以从这些教育网站上学到优秀老师的教案和课件,而且还可以用来复习。
古诗中的四季之美
深圳市龙华外国语高级中学 张文华
学生通过研究中国古代诗歌,探索并展示四季之美在古诗中的体现。学生需要选择四季中的某一季节,收集相关古诗,分析并理解诗中描绘的季节景象和情感表达,最后创作一首描绘该季节的现代诗或散文,并设计一份视觉艺术作品(如绘画、摄影或海报)来辅助表达。
1.古诗中如何描绘四季的不同景象和特征?
2.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他们对四季的情感和态度?
3.我们如何在现代文学中借鉴和表达古诗中对四季之美的感悟?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古诗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理解古诗中描绘四季景象和情感的常用手法。
3.学会运用现代文学手法创作描绘季节的文学作品。
4.培养艺术设计和创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收集、筛选和整理古诗资料。
2.掌握分析和解读古诗的基本方法。
3.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古诗中对四季之美的描绘和赞美,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激发创作灵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增强对自然美的认识和欣赏能力,培养环保意识。
1.教室环境:提供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和艺术作品,设置讨论区便于学生交流和合作。
2.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收集古诗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
3.户外考察:根据季节变化组织户外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四季之美。
1.古诗分析报告:学生需提交一份关于所选季节的古诗分析报告,包括古诗的收集、筛选、解读和分析过程。
2.文学创作作品:学生需创作一首描绘所选季节的现代诗或散文,字数不少于300字。
3.视觉艺术作品:学生需设计一份与文学创作作品相匹配的视觉艺术作品(如绘画、摄影或海报),以辅助表达诗中的情感和景象。
4.项目展示:学生需将古诗分析报告、文学创作作品和视觉艺术作品整合成一份完整的项目展示材料,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实施过程
1.第一阶段:项目启动与分组,明确项目任务和目标。
2.第二阶段:收集古诗资料,进行筛选和解读。
3.第三阶段:创作文学作品和视觉艺术作品。
4.第四阶段:整合项目展示材料,进行课堂展示和讲解。
评价方式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2.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的古诗分析报告、文学创作作品和视觉艺术作品的质量和创新性。
红色旅行家——地图的学用做
深圳市龙岗区深圳中学龙岗学校 邓文超

(四)项目实施流程


四、辅导老师寄语
通过学习此课程,我期待各位老师在项目式教学中展示才华,挥洒热情。祝愿大家在挑战中成长,在合作中进步,在创新中超越。
总编:宋暖
主编:姚冬苹、吴瑞忠
撰稿:于驭霖
审核:欧阳会平